言娘在后院焦急的等着自己娘家人,考虑着怎么说服他们跟自己走。
毕竟中国人都有故土难离,人离乡贱的思想。
石榴院,丫鬟们进进出出在收拾东西。
见到人后,言娘来不及激动,直接带着两个人去葡萄院,给她们说了林老爷升迁至广东肇庆府任通判。
还说了林老爷的家世,当年科举可是个探花。
自己想娘家跟着去,毕竟林老爷以后没这么忙了,答应自己有时间指导弟弟侄子们读书。
又给了两人500两银子,这是自己怀孕时林如海赏给自己的财务的一部分。
其他首饰之类的太华丽,孙家是一般人家,用不上。就取出来一部分银钱。
言娘快人快语的说到:“如果孙家跟着自己去肇庆府,这些钱在路上以防万一。到了肇庆府有剩的,就当我入股兄弟们的生意,给自己挣点儿私房钱;如果孙家留在扬州,一部分孝敬你们四老,毕竟肇庆距扬州相隔千里,有啥事儿自己也鞭长莫及。另一部分给大娃兄弟,其他侄子们有父母在身边照顾,唯大娃兄弟跟着年迈的祖父、祖母,有些银钱傍身我也安心点儿。”
原本孙母孙伯母不要这些银钱,言娘这样一说,也就先收下了。
暗暗决定:都给大娃兄弟们存着。
时间急,三天后就走,自己还要收拾东西。
言娘让孙母和伯母回去和爹、大伯说,大家说说看怎么决定。
如果决定跟着走,也不用急,二管家回京城林府送东西,等回来会经过扬州,到时候和周大夫的家属一起出发。
言娘是希望娘家人跟着去,那样自己就能常见到大娃兄弟了。
这一年多,因为林如海的原因,自己没出府,娘家人也没进来过。
和家里只能通过信件联系。
在信里写一些自己的情况,从来不写林老爷,怕消息泄露。
给孩子写的信中提到过,自古就有头悬梁锥刺股,凿壁偷光,囊萤映雪。
咱们农家子弟,不吃学习的苦,就得吃生活的苦。
舅舅他们做生意辛苦吗?
早出晚归,晚上回家还得为第二天做准备。
见了官差衙役要点头哈腰,给好处费。
从回信的字迹上知道,大娃二娃的字越来越好了,已经读完三千百了。
七岁的小娃娃可以嘛!
三娃的小脚丫越来越大了。
三岁的小娃娃可调皮了。
因为时间紧,孙母和孙伯母急匆匆的过来,晕乎乎的听言娘说了一堆,又晕乎乎的被送回了家。
孙母两人回到家,和孙爹、孙大伯说了言娘的话。
“等孩子们回来说。”孙老头说过,就去铺子里通知儿子们晚上别走,有话说。
晚上孙大哥他们都回来了,听孙母说了言娘的话。
一时沉默。
大家也不知道是跟着言娘夫婿走,还是留下。
“都说安土重迁故土难离。但扬州张家村,本来就不是老孙家的故土啊。”孙大伯道。
“树挪死人挪活。老孙家能为了活下去,从山西逃荒过来,那为了孩子进学,也能跟去肇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