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这么大,安知意第一次给爷爷奶奶做饭,这也是记事起,第一次在村里过中秋,托顾淮舟的福,以往都是来也匆匆、去也匆匆。
几个长辈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,安知意看着也是心里开心。
做饭时,老太太帮着烧火,安母则帮着配菜,安知意也是有大厨待遇。
“娘,今年大哥和嫂子他们什么时候回来?”安母问道。
安知意还有一个的大伯父——安兴国,在隔壁镇木匠店里做学徒时,和师傅的独生女互生情愫,最后也结成夫妻。
但大伯母是老师傅的独女,故而婚后大伯父便多在隔壁镇过日子,帮忙照看店铺。逢年过节或是闲暇时,都会回来看望两老。
安家两老也不是那迂腐的人,只要小辈过得好足矣。
“前两日回来过了,说是镇子上来了个大户人家,在店里订了好些个家具,节后就要,所以没法在家过节了”老太太笑着解释道,儿子生意好,家里能多赚银子,是好事。
“嗯,生意好是好事,就是大哥和嫂子辛苦了。”安母哪里看不出老太太的欢喜,笑嘻嘻应着。
“奶奶,那堂姐和堂弟呢?他们怎么没有留在这边过节呀”安知意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堂姐。
安知意的堂姐——安晓意,还真是个聪明人。上一世,因着顾淮舟上京赴考,为了多备些盘缠,安知意听从顾淮舟的意见,找到了堂姐。彼时堂姐已然成亲,对男女之事
颇有心得。
她说:若是男子心里有你,断然不会让你为了这点事低头求人。
可偏偏……
这一世,有得是机会,要与堂姐好好亲近亲近。
安知意一边听着这婆媳两人扯家常,一边好好地做着饭。想着老人家牙口不好,无论是肉,还是排骨,都烧得格外软乎,香味霎时间弥漫了整个院子。
一顿饭下来,两老对安知意这个孙女是怎么看怎么欢喜。再者,顾淮舟读书之事已经是如此了,况他确实有出息,考中了秀才。是以,对安父安母也好了几分。
“爹,咱家的地,要不要都挂在淮舟名下,说是可以减免赋税”。饭后,安父突然想起之前养子提过,秀才可以减免赋税一事,便与老爷子说了起来。
老爷子对这并不了解,但也没有开口拒绝。倒是老太太走了进来,说:“不用,咱家本就没有几亩地,不用这么麻烦”。
“听你娘的”。老太太想着,当初不愿让顾淮舟去念书,现在若是占了便宜,显得他们多自私,便拒绝了。
但顾淮舟却觉得,这是两个老人家在防着他。怕他吞了他们的地。
安父倒是并未多想。
“说起来,淮舟念书,我们阻拦,确实是不对。”好一会老太太开口了。“但,家里的环境,你们也看得见靠着这点地,哪里能供出个读书人”。语气坦然,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。
“现在你们把他供出来了,考中了秀才,是他
的本事,也是你们的福气。我们不占这个便宜,淮舟你也别怨我们”老太太直接就将这些事儿,摊在桌面上。
既然家里以往因为这些闹得不开心,那今日有机会,就要说开了、说透了才好,省的再有事端。
“哪里,爷爷奶奶考量得多,淮舟自是不敢埋怨”顾淮舟连忙站起来,对着两老做了个揖。
“行了,自家人不必讲这些礼,坐着吧。”其他人或许没听出来,安知意和老太太倒是听明白了。是不敢,而不是不会。
意识到这点,老太太的语气也淡了些,没了顾及。“那如今你已经中了秀才,而后可有什么打算,继续科举?还是找个轻省的活计”。
顾淮舟听到这里,给老爷子添茶的手一抖,他是真没想到,老太太会当面问。
“是吶,前两日哥哥还与爹爹说,想去县里的松山书院读书,说是那里能学到更多”。安知意快人快语,直接将顾淮舟的想法揭了出来。
“松山书院?”老太太年轻时,见识颇广,这些自然知道。
“是呢,淮舟是真有出息”安父语气中都有些骄傲。
“那你可知道,县里不比镇上,花销也会翻倍。”老太太看着自家儿子的傻样,一时间有些头疼,怎地他就随了自家男人的那个脑子。
越是这样想着,越是不满,恨恨地看了老爷子一眼。
老爷子莫名其妙被自家老妻恨了一眼,有些摸不着头脑,但也不敢冒然问,
只得端起茶,一口饮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