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网

千千小说网>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> 第二十九课(第2页)

第二十九课(第2页)

春秋时期,不同位面中。

所有人都已经把天幕调整到了自己面前,开始眯着眼在那张“分布图”上寻找,看那距离,几乎是恨不得把自己贴到面前虚浮着的小天幕上了。

齐桓公看着齐那一小小块的地方,没什么觉得丢人的,反而很大方地笑了。齐一开始的地方也确实算不得什么,但他们终究还是称霸了,这反而是种功勋。

李晓诗也正式开始了她今天的读书之路。

“……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,那么在春秋的时候,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?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?"

把课前的提问重新打乱,用自己的话说出来,李晓诗学着历史老师的样子,在每一段课文都读出来后,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把这些书面上的东西告诉屏幕另一边的古人们。

“春秋这个时期,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看。这一点在课文的小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来——首先是经济的发展,然后是王室衰微,最后是诸侯争霸。"

讲王室衰微能理解,讲诸侯争霸也能理解,就是因为王室衰微了所以才诸侯争霸嘛!但是这个“经济发展”对春秋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吗?

许多只是听个热闹的人一脸迷茫。

懂点行的则是琢磨起了李晓诗口中“课本”的记叙规律。

后世的“课本”,对于这种编排,是有着特定的

原则的,就像“王室衰微”和“诸侯争霸”,可能许多人看来这是并行的,因为周天子没有权威了,与此同时诸侯国又都很强,所以才有了春秋的局面。

不过实际上,这二者之间是一个先后的顺序的——看着像是没什么区别对不对?但先后的顺序、却远比并行,对局势而言影响更深重。

在许多对此有研究的观众正色起来准备认真“听讲”的时候,李晓诗也在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,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
“老师说,历史上所有的动乱时期,都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。经济学上,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改变,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周会逐渐变成后世人所说的‘春秋’的原因。"

李晓诗其实对这些特别专业的名词还不是很熟悉,但老师讲过的内容,她复述起来并不算难:“华夏自古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,而经济发展不止是指商业经济,还有农业、手工业等。春秋时期,大家发现了铁,铁比铜便宜,还多,所以大家用铁制造农具、代替了之前的骨头石头木头,还开始使用牛来帮助耕地,这样一来,生产力有了提升,促进了大家开发新耕地、从粗糙耕地变成精细耕种,这也就让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。"

“生产力的提升,导致原有的土地制度不再稳固,井田制逐渐开始瓦解。”

说到这儿,李晓诗是有点弄不明白的,老师没有太仔细介绍什么是井田制,只是当成随口一提的课外拓展,课本上也没有,所以她对这一点有点含糊,随口提了一句就盖过去了:“再然后,手工业也开始发展,大家铸铜、冶铁、纺织啊等等,那有人做就要有人买,所以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,金属货币也逐渐开始流通起来。"

除却专门研究这类的学者,许多人是并不会坐下来仔仔细细思考“经济发展”“生产力”“社会结构”这些究竟有什么关联、又究竟是在遵循个什么样的原理在进行变化的。

很多人进行的一些行动和改革,是基于天生的直觉、是与生俱来的天赋,是基于思想、基于政治、基于实践,他们知道要这样做、这样做是对的,但却没有深究过为什么要这样做、这样做是改变了什么、从而又带来了什么,对以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。

但在此刻,有了李晓诗这一通听起来玄玄妙妙让人发困的话,一些人顿时茅塞顿开起来。并且因为聪明,因为天赋,他们

还很快就能举一反三,接连想通一大串事情。

这些天赋出众的实践派经济学家,他们曾在历史上靠着思想和天赋一点点去摸索、大胆改革,为华夏古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但,他们的伟大,不止在于这一点,还在于,他们自始至终都缺少着成体系的理论支持,而如今,被李晓诗话里隐含着的一点点现代经济的边角点拨,很快,他们就自行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、已有雏形的理论体系。

好比正在准备内政改革的管仲、正在为他家陛下的打仗计划想方设法筹钱筹粮的桑弘羊、为安史之乱之下窘迫的财政日日殚精竭虑的刘晏、甚至于因为改革大计而对此道有涉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