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网

千千小说网>望月崧上 > 第 44 章(第1页)

第 44 章(第1页)

千凛国东,有一城,名叫扶眠,城中有一县,名叫边仓。

目湖之水从后羁山起源,流经整个千凛国东部,于东南角处汇入皿海。

扶眠地广人稀,在千凛东部中段的位置,地势不高不低,也没有广阔的平原,汛期雨水一多,上游的水下流,下游的水又倒灌,水积在城中,百姓的地也没了,家也淹了。只能卷着包袱往山里走。

扶眠老城主曾引着他们在扶眠城边缘,也就是边仓一带开了一条人工水沟,用以汛期储水之用,可惜这里人力物力不足,每次沟一开,汛期就到了,泥沙冲过来填平了水沟,来不及去疏通,该淹的照样淹了,如此反复了几年,民怨四起,便就作罢了。

边仓在扶眠最南部,受天灾影响最重。这里来过好几任县令,每到汛期,人就跑了。

今年新来的这任据说是新进的科员,白白净净的年轻人,看着就是没经过事的。边仓人都以为他撑不过几天,谁想到,自春末起到九月,近半年时间,这年轻人竟踏踏实实将这小县城走了一遍,不说每家每户都进过,每个村的老人他都识了个遍。断起案来也公道合情,闲事还带着府衙中的官兵们亲自下地,帮助农忙,边仓人这才对其另眼相看。县令叫周颂,边仓人都叫他小周大人。

汛期来前,周颂就从边仓各地了解了情况,详细描述了边仓的状况和需求,写了一封请愿书,上呈了扶眠老城主处。老城主是最了解其中门坎的,这种事以前并不是没有做过,得到的结果却还是一样,但是周颂如此诚恳,老城主也抱着再试一次的希望,鼓励周颂将此书上报朝廷。

周颂将此书誊抄了多份,寄给了在皇都任职的各位同窗,也寄到通政司。皇帝批阅后,特意在朝中提及了此事,将会拨付银两和物资,为扶眠度过难关。

周颂大喜,却没想到,来送赈灾款的马车说是被匪徒劫走,不知所踪,竟再也没有后文了。周颂又去找老城主,老城主叹了口气,什么也没说。周颂便自己想法子去问询,竟处处碰壁,送去皇都的信件再也没有了回复。他心知其中必有猫腻,便领着县衙班子自己去查,发现这银两或许根本没有出过皇都。

周颂拿着此事问上老城主,老城主才向他透露肖、广两族监守自盗,吞没赈灾款之事已经是惯例,让周颂不要再执着此事,周颂大怒,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无耻之徒,如此罔顾朝廷律法,百姓何辜。老城主也无法,他在这扶眠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该做的都做过,不该做的也尝试过,只是他也知道肖、广两族背后是千凛最硬的靠山,这里离皇城万里之远,别说每年死一个县的人,就算是十个县的人死了,那边怕也不会眨一下眼睛。

洪水如期而至,今年的情况似乎比往年更严峻,百姓流离失所,连县衙也都淹了,周颂拿着老城主从城中拨来的一些米粮,全部发放下去。只是人人如此,家家如此,连田地都没了,又能撑多久呢。没了屋棚,连天下雨,他们抱团住在山洞中,比饥饿先来的是瘟疫,尤其是小的,老的,睡着睡着,人就没了。

周颂第一次看这些,看着这些视他为父母官,平日里把他当作邻家孩子来照顾的县民过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,心中又是哀痛又是愤恨。这些县民们看他这样,反倒来安慰他,年年如此,习惯就好了。

周颂心中燃起怒火,第一次感到生命如此绝望和不公。

他又写了信,信中陈述赈灾粮无故消失的情况,又写自己追踪的细节,痛斥肖、广两族的罪状。他誊抄了多份,问老城主借了马,县衙中有年轻的缉捕卫自愿上皇城,将书信想方设法亲送至皇帝跟前。

可是他们没有一个回来的。

周颂不知道,他们是留在了鎏崖城,还是遇到了什么别的不测。

九月下旬,洪水稍退了些,县民们便从山上回到县中,修缮整理。

又过了几天,缉捕卫卫长王大清晨去衙中上直,发现衙门大开,他一直进到了堂内,看见周颂伏案于桌上,似是睡了过去。王大与周颂共事已有半年多,这位县令年纪虽小,却是最上道的,没什么官架子,有事就按事办,从不看轻任何人,就是工作起来忒认真了些,不太顾惜自己。

王大笑了笑,走上去一拍这位县令的肩膀,一句“小周大人”都还未出口,笑容便凝在了脸上,他弯下腰,将周颂抬起来,脸还是那张脸,却青白一片,没了血色,他在这趴了一晚,人都僵了。

王大抖着手,去触这位小周大人的脸,冰冰硬硬。

“唉!上直啦!”

同僚们从门外走进来。

“家中可还好?”

“别提啦,整了一晚上,今日饭还不知道怎么吃呢。”

“嗨,不行还去山上猎些肉来。”

“你小子。”

“哟,小周大人,王卫长,这么早啊?”

“这么早你俩坐着干甚呢。”

“小周大人,没了。”王大木着脸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