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5章拉下帷幕
前朝军连吃败仗,以目前的形势,夏邺约摸自己也知道,想要反败为胜,几乎没有可能。
他派出去那么多杀手,都没能取了皇帝狗命,而他苦心经营的十万私军,也快要消耗殆尽。
老谋士一直在劝他,及时止损,再执迷不悟下去,只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局。
夏邺心中的不甘和无力感到达了极点,满是茫然:“就这样半途而废了吗?我们所有的努力和谋划,都付诸流水了吗?”
老谋士道:“只有留存实力,收起锋芒,我们兴许还能保全身家性命等待下一次时机,否则连下一次机会都没有。公子尚年轻,失败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以失败告终再也没有重来的可能。难道全军覆没再无东山再起之日,就是公子想要的结果吗?”
接连的挫败终于使得夏邺冷静下来,心志也随之动摇了。
他多少有些被老谋士劝动,不得不细细思量,为接下来做打算。
是啊,他还年轻,要是今时全部折损在这里,那他就彻底失败了。
只要还活着,就还有机会;哪怕再等个十年二十年,也总比再也没有机会强。
于是夏邺问:“我们该怎么退?事到如今,还有撤退的余地吗?”
老谋士打开舆图,指着上面道:“今晚连夜退,兵分三路,往三个方向撤离。”
夏邺这次决定听老谋士的,迅速召集军中将领,商议撤兵之策。
然而,刚商定完,都还没来得及等入夜实施,忽营中又号角响起,擂鼓迅疾,报兵大呼:“敌军来袭——”
夏邺惊了一惊,连忙冲了出去,召集兵将们慌乱应对。
前朝军到如今这地步,已经损失大半,死的死逃的逃,剩下的也是一盘散沙。后又从永安王那方得知,大雍的皇帝还没死,使得他们更加无心再战。
连连败仗已经彻底消磨了他们军心和意志。
就算他们拼死打赢了永安王大军又如何,剩下的这些残兵败将又谈何复朝成功?
等着他们的最终也是难逃一死罢了。
所以还不如趁着眼下当个逃兵算了,兴许还能有一线生机。
当老谋士后到战场,看到一片混乱之景,难免悲从心起,哀叹一声:“大势去矣!”
夏邺见这些将士们已经完全不听自己的了,于是试图挥剑震慑:“杀!都给我去杀!谁敢跑,杀无赦!”
永安王骑马于阵前,交战中眼看着夏邺发疯似的乱砍乱杀,最终他的老谋士也被永安王的心腹当场射杀,而夏邺被活捉。
其余的原本还在奋力一战的前朝余军见败局已定、再无转圜,便不再恋战,率残余部队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退逃而去。
他们按照预先拟定好的方向撤退,却不知永安王早有准备,早已在前方设下了伏兵。
前朝余军还以为撤退得及时,然来不及歇口气,怎想周遭上方突然涌现出重重兵马,已将他们团团包围起来。
上方弓箭齐备,只要下面敢轻举妄动,上方一声令下,便能万箭齐发将他们统统射杀。
至此,前朝军乱,也算拉下了帷幕。
裕临江沿江的灾情基本上已得到控制,沈奉正在回清云郡的途中,便收到两军战场传来的消息。
周正凝重禀道:“皇上,前朝军全军覆没,永安王此番大获全胜。”
沈奉并没有多意外,道:“朕这皇弟真是令人刮目相看。以前是朕低估了他,没想到在封地多年,竟也是领兵作战的一把好手。”
想也知道,永安王这些年定是韬光养晦了。
再者,以前前朝余孽在天宝寺行动过一次,那次他也算与那前朝首领交过手,是个急性毛躁的,如果永安王当真深藏不露,那年轻的首领又怎会是永安王的对手。
所以对于这样的结果,也不奇怪。
周正问:“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?眼下皇上不在朝,要是永安王野心勃勃直接率大军回朝,控制了京都和皇宫,到时候京畿重兵也落入了他手中,那可就是对我们大不利了。”
徐来道:“他要是直接回京还算好的,到时候他的野心天下皆知。只要皇上还是安全的,即便他控制了京都和朝野,他那位置也坐不安稳。怕就怕,他不是回京,而是转头便率大军来清云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