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话也有道理,只是性命何辜?余寻光摇了摇头,一边放下书篓去躬身找柴火一边道:“等明天雨停,看还能不能找到他,日后我放他自由便是。”误八零⑥思以误O误
也不必把他遣送还乡了,省得受二老责怪。
向怀辰把火折子交由余寻光生火,他则去冒着强风将这大殿已经废弃的大门修好,再关上。虽然还是有漏风,可比之刚才而言已经好上很多了。
等余寻光生起的火光照亮整间屋子,向怀辰这才四处好好打量起来。
这是一件废弃的观音庙,殿中正上方的观音宝像居然只剩下了一半。大概被山贼洗劫过,连宝像上的金箔都被人刮去,只留泥身。宝像前的供桌也断了条腿,歪着放置在那儿。
殿中还飘有经幡,都已破败。
或许以前有过往的行脚商在此处留宿,殿中留有一些生活的痕迹,角落中还备有干柴,稻草。
他们刚才能那么容易就拾到柴火,说不定就是前人所留,只是被入门的狂风吹散了。
余寻光看了只觉得人心暖暖。他提议道:“等明天天晴了,我们也去拾一些干柴回来。”
他甚至想到了前世学生时期写的一些作文,就是那些主题为“善心传递”之类。
向怀辰能理解他的心意,他点了头,用枯黄的竹竿撑起晾衣架,开口催促:“快些,把身上的衣衫脱了烤火,还有你那头发。”
他自己有功力护体,不碍事,他就怕余寻光生病。
余寻光自然知道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,赶紧照做。他解开头发只留下里衣坐在火堆边,没一会儿就把身体烤得暖烘烘的。
这时向怀辰又从他的书篓里找出他压箱底的米饼,“幸好没打湿,不过为了方便嚼用,还是待我烤熟再给你磨牙。”
余寻光知道他是在调笑自己,朝他皱了皱鼻子,“哼”了一声。
窗外的雨越来越大。
吃过简陋的食物后,余寻光捡了个树根桩子丢在火里让它慢慢烧,他又出门,点了一盏灯笼挂在房梁下。
这是给书童留的,若他挨不住回来,也有个光。
回来后,余寻光又在火堆的树桩子下掏了个小洞,让空气能够流通。他见向怀辰在旁看得认真,告诉他说:“在普通百姓家,大家会用这种方式来保留灶台里的火种。又或者是想让炉中一直有热水,也会如此。”
向怀辰点头,只觉得学到了。
这是一种保温的技巧。木头墩子烧得慢,人睡在这样的火堆边,能保证一晚上都有火,不至于失温。
行走一天也累了,二人拢了稻草,与火留出安全距离,合衣睡下。
向怀辰还郑重地把佩剑放在自己手边。
余寻光朦朦胧胧地,最后只能看到向怀辰很模糊的影子。
他再睁开眼,双眸清亮。
也不知睡了多久,外头天已大亮,时不时地还传来清脆的鸟叫声。
“公子?”耳边传来呼唤,是书童的声音。
余寻光转头望向他,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感觉有些奇怪,脸上露出迷茫神色。
“你不是……”
书童接过话,一笑:“公子睡糊涂了?”
他没有啊。余寻光揉揉脑袋,起身,打量了一下四周,确实是他记忆里的破庙。
可是向怀辰呢?
有人靠近,吓得他一抖。余寻光回头,只见是书童正往他身上披外衫,“公子,担心着凉,快穿上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