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复京畿后,除了卖国投敌的东平郡王、忠顺王、国子监祭酒三家仓惶北逃外,其他藩王旧部、勋贵遗臣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。
他们戴着义髻,恢复冠冕,打着拥护太子称帝的旗号,四处奔走,试图为自己后半生的荣安,再捞一个锦绣前程。
然而太子却以“父皇健在,寓居漠北。外侮未除,何以家为”为由。
一不践祚称帝,二不孤坐宫城,三不娶妻生子,势要尽驱鞑虏,歼灭倭寇,打倒海夷。
要求各地官员恪尽职守,勠力同心,共御外侮。
自太子禛钰挥军南下,继续收复淮安、南阳、江汉、荆川失地,沿途百姓一路颂声载道,皆称其贤,乡间义勇投军者甚多。
就连草原三部上的牧民,也多赞其仁义孝行,刚毅勇武,文德怀远。
黛玉随军行至淮安,与禛钰暂别,在淮河出海口处,等到了晴雯送来的“妇好”舰。
此舰属于三桅两千料大船,装载了一百零八门火炮,堪称是当世的艨艟巨舰了,用来对付倭寇绰绰有余。
既然鄂毕城已经有千余宁远军来守,瓦剌、兀良哈也与鞑靼交恶,北地暂时无忧。不如就让晴雯在镇江一带,跟着父亲在海战中磨砺一番。
七月将尽,黛玉可以留在中原的日子不多了。
扶桑国因鞑靼可汗仓皇出逃,身为使臣的三皇子又失踪不见生死未知,亦忌惮太子禛钰不断壮大的队伍。便以夏季飓风不定为由,刀枪入库,船避港湾。
趁着这个战斗间歇期,黛玉打算去金陵看望父母,顺便将俘虏回的宝钗、贾环二人,按约定在金陵城交付给马尚。
第185章吾皇黛玉第一百八十五回
新嫁娘靓妆逢爱女,美翁婿相会金陵城
八月初一,由晴司长代表女王,将妇好舰泊在江道万里,通涉五洲的金陵港口,在舰船上向马尚交付了宝钗、贾环二人。
原本想借叩关之际入主宫闱的马尚,无疑被太子摆了一道。
此时妄想落空,十分不甘,愤愤不平地说:“你们女王远在西海,做好一邦女酋长就行了,何必跟着太子掺和中原之事?
太子挟我主母与契弟,逼我攻打京师,害我折将损兵,只剩千余人。他又放纵鞑靼可汗逃往边庭,使我祖兴之地惨遭兵燹之灾,迫我率部南下金陵。难不成还要诓我继续东讨倭寇不成?”
晴雯笑道:“马统领若有御侮报国之心,自然更好。想偏安一隅,也无人阻拦。
只是今后还请管好您的两条软肋,倘或他们被倭寇、海夷挟持,逼着你挥戈向内,我们茜香绝不会手下留情。”
马尚看了宝钗、贾环两眼,笑意中带着一丝愤怒与无奈,咬牙道:“晴司长的叮咛告诫,马某记住了。”
“我们走!”
几人环护着宝钗、贾环,随着马尚走下了甲板。
晴雯在饮食上并未苛待二人,以至于被软禁在鄂毕城的日子,薛氏与贾环整日只知食睡,形容未减,反而更胖了几分。
那毫无用处的薛氏不谈也罢,贾环已年满十六,身量壮大,须髯疯长,嗓音亦浊,远不如从前的娇俏秀美,马尚对他也是浓情转薄,兴致大减。
为了在金陵扎根下来,马尚不得不打起了金陵贾家的主意。
明面上以薛氏的部曲自居,借以帮主母夫家打理庄子为由,逐步抢田夺地,贾政父子又不惯稼穑之事,也好吃懒动,无奈由着他们侵占贾府旧宅所剩无几的资产。
宝钗历劫归来头秃发稀,率部投奔,受了姨娘几句申饬,冷眼嫌弃。原想与宝玉和离,恃凭部曲之势,再醮金陵官贵。
奈何乱世流离日久,又成天与男人为伍,名声不好,冰人听说她的名讳,见了她的形容,都不愿收银子。
思来想去,她也只有跟着宝玉勉强过活了。但是宝钗也不愿再受婆婆孝道辖制、袭人暗中挤兑了。
势必要趁热灶一气炝制熟烂,先起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,要将“假二奶奶”袭人给撮弄出府。
那袭人几经沉浮,吃够了落魄无依的苦,早在贾家几房人中拉帮结派,自成一系,绝不肯任人拿捏。
因此,贾家妻妾相争的热闹戏码,隔三差五地上演。十分闹得没法,宝玉烦不胜烦,只得袖手躲出门去,在外头闲逛,从清晨躲到半夜,就吃饭的时候拨冗回来。
面对日渐拮据的经济,他也只得耐着性子与宝钗食共器寝同衾。
宝钗又每每数落逼迫他,劝他到林阁老那里混个一官半职,亦或是投奔太子的大军建功立业,别拉硬屎不肯俯就。
既然只有在饭桌上才能见着丈夫的面,宝钗也顾不得食不言的规矩,捧着饭碗劝道:“从前你还考过状元,擒了反叛,杀了贼王,而今年纪轻轻就卷旗息鼓,不是窝在家里闲寻气恼,就是在外头逛个不够,这如何能成!”
宝玉听了这话,登时撂下碗筷抬脚就走,袭人知道宝玉恶劝,忙拉着他回房里柔情哄之。
屋子本就狭小,宝钗早听见房里说笑,袭人道:“她哪里知道,你从前发奋上进是为了林姑娘。如今林姑娘再也不得见了,纵是把宝二奶奶捆上十个也赶不上。”
宝钗又气又恨,浑身发抖,难堪至极,一脚撞开门去,抓着袭人撕了一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