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京地位虽然稍有没落,但变成了西北道的商业枢纽,
在与大明的商贸往来中,也有着很重要的戏份。
东城门处,守城军卒裹着厚厚衣,戴着狗皮毡帽,
拿着长枪的手已经长满冻疮,
为了缓解寒冷,军卒们只能不停地跺脚、来回走动。
冷到极致时,还会用力地挥挥手,
催促商贾们快些进城,以此来换取些许暖和。
这时,有一名年轻守城军卒在检查完一个商贾后,破口大骂:
“他妈的,这个天怎么这么冷,
朝廷也不发新的防寒衣裳,冻死了!”
“行了,朝廷自己都打得不可开交,哪有工夫管咱们。
没看城防军都要被调走了,
时候这么大一个城池,只有衙役和咱们这些守城的,能发衣裳才有鬼了。”
一名年老军卒摇头叹息,眼中满是失望,像是已经心灰意冷。
年轻军卒同样叹了口气,小声嘀咕:
“也不知道朝廷怎么想的,好好的西京难道就这么不要了?
到时候明军打过来,看他们怎么办,凭你我这点功夫,趁早投降。”
“别乱说话,明军离着西京十万八千里呢,怎么会打过来。”
“这世道谁说得准呢?本来以为在西京能安稳过一辈子,
谁承想这才没待几年就要挨饿受冻,
依我看啊,今年的俸禄都别想了。”
年长军卒没有反驳,而是迎上了一队走上来的商贾。
“文牒、通行文书!”
商队为首之人三十余岁,长得憨厚,
连忙将文书递了过去,军卒看了一眼,问道:
“什么时候走?”
“回禀军爷,下午就走。”
“下午,这么快?可以多留几天。”年长军卒提醒。
“不了,军爷,我等就是送货,送完货马上走”商贾笑着回答。
年长军卒打量了他一眼,点了点头,在文牒上写下通行时间,提醒道:
“下午快点出来,要是晚了可要罚钱。”
“放心吧军爷,知道规矩。”
等到商队走后,年长军卒叹了口气,埋怨道:
“看看,现在商贾都不愿意多在西京待了,
以前但凡商贾前来,可是要吃喝玩乐好几日。”
“城中大人越来越少,青楼酒楼开了门也没有生意,怎么会在这逗留。”
年轻军卒有些不忿,不停地摇头: